体验 领悟 思考——赴交大二附中挂职学习体会

作者:彭泽波 更新时间:2011-11-21 14:02:10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字号: 】 浏览
 

体验 领悟 思考——赴交大二附中挂职学习体会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中心组学习之一

编者按:人贵在学,学然后知困,学然后知反思,在困和反思之后,才会有一个突破和提升,才会真正的学为己用,利于他人,利于集体发展,然后共同进步。彭泽波主席在10月份到上海挂职学习一个月,学成归来,在他不断的体验领悟思考总结下,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体系,在他的讲话中,带给我们深的思考和新的感受。欣幸十八中的“臻和至美”的发展,又添风景。

 

附学习内容

体验 领悟 思考——赴交大二附中挂职学习体会

彭泽波主席

 

一、学习与实践:在交大二附的日子里

(一)明确目标,融入交大二附

现有校园面积52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并配有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艺术、武术训练房和装备先进的网络教育设备及机器人实验室。学校现有一支学历基础、专业素养、师德修养“三高”的精良师资队伍,在130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5%,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25%

(二)走访名校,品味名家

(三)深入反思,交流沟通

一个口号,十年磨成。那就是和谐合作,共同发展;一项活动,十年不懈。那就是开展读书节活动;一个环节,十年不放。那就是学校工作,教学是生命线;一支队伍,十年炼就。至今,没有一名老师要求调到离市中心更近的学校去。

二、阐释与解读:解开上海交大二附中腾飞之迷

(一)学校篇:改革不停步,年年有进步

1.课程改革:新知识分类(感官识记、意义理解、过程体验);金字塔(基础:教师的演绎情景展示、范式和启发;核心师生生生互动、塔尖:自主学习;211模式)精英培训(走读、免修制度)、职业生涯指导。高中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做过一个系统的课题研究,写过一篇课题相关论文、跟教授级导师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交流。学校建立了一个70位教授组成的专家库,

2.课堂改革:注重学法指导,实施分层教学。错题本、自编校本练习册、课后答疑、高三分析会等

3.德育改革:德行培养(间接道德场:灌输;直接道德场感受;形成德行)学校着重建设下面三个场:一是基于理解的零距离道德体验场①完善德育制度建设。②强化班主任校本培训;③全面推进德育导师制;④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调联动的“大德育”工作模式。二是基于理解的零距离道德传播场。①充分利用橱窗文化、楼墙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等各方面营造浓郁的基于理解的零距离道德文化氛围,依靠学生电视台、广播台、校报等媒介由我们学生自己传播优秀的道德思想与行为,抨击落后的、愚昧的道德行为。②实施校园听证制度③设置节日: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感恩节、同窗节、母校节。④建立主题教育:9月以爱国题材为主线、11月以责任题材为主线、3月感恩题材为主线、5月以励志题材为主线。三是基于理解的零距离道德实践场。体规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多个德育基地。整体设计每月德育主题。在这里没有“太而空”,“形而上式”的口号德育,且有教育科研为之提供技术支撑,如交大二附中通过《行规教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身体锻炼习惯,通过《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和生活习惯;

4.评价改革:k0k1评价机制,南方的ab表,学分制试验重实效,《成长手册》实施促发展 (态度、师德、成绩、班主任辅导、教研、任务完成等100分制)

(二)教师篇:无私奉献,精益求精

1.一个好校长造就一所好学校 校长的依法自主办学能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愿景、制度重建、规划和思想。)角色定位、文化

2.一个好班主任造就一个好集体

3.一个好教师造就一个好学科

1、“茶馆式”教研------段力佩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魅力无穷。“茶馆式”教研源于育才中学老校长段力佩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个字的“茶馆式“课堂教学方式。每次活动之前组织者会把讨论的主题和将要讨论的问题告知所有参加研修的教师,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困难。自由、宽松、愉悦、和谐,这是“茶馆式“教研的特色。发言自由,不规定发言顺序、不规定发言时间长短,可以“插嘴”,可以打断对方发言,可以群体说话,可以说给全体听,也可以与旁边教师先商量一下。每次活动都有主持人进行恰到好处的调控,围绕主题设计问题。“茶馆”里也有专业引领,活动中必须有人对这一研修主题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与认识。对话中,对原先有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想法进行修正,或者拓展完善,从而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2、飞行听课------让教师感到压力就在身边。区里全体学科的教研员,在事先没有通知情况下,带上听课笔记和板凳,一大早乘车到学校呆上一天或半天,深入课堂听课、反馈、指导,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这种“大兵团”听课是不定期进行。

3、赛马场------为教师教学技艺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它是区教育局组织的学科教学评比活动,只要是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不论学历、职称均可以参加,目的是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艺;为中青年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我用俗话讲就是“是驴子是马,牵出来骝骝”,教学水平如何,一看便知。

4、异地授课------追求公开教学的真实性。教师举行公开课教学,到别的学校的指定班级进行,目的就是防止出现教师事先多次准备的公开课、造假课,保证教学的真实性、常态化。

5、一对一对话式培训------精细化培训,求实效。精细化的“对话式”培训就是教研员分三次,要从教材分析上、教学设计上、课堂教学行为上对教师面对面,一对一进行对话指导。听校长介绍,这样的活动要跟踪三次,每次活动他们都要求学科教师始终参与,轮流上同一节课,不断地修改,调整,直到课上的规范为止。教研员,学校,教师形成互动的共同体,通过说课、看课、讲课、评课,一起讨论、找问题、定策略、解问题,提出新的课题研究方向。这样的活动形成课例载体,专业引领、伙伴合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一些经验与做法。

(三)学生篇:勤奋求实,学有所长

三、反思与构想:让学校发展插上改革的翅膀

透视交大二附中,放眼上海,我看到了上海教育发展的主流教育理念:以学校发展为本,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共存,基础与特色兼顾;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以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现代意识为立足点,沉淀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1、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好,是上海教育发展强大的理论支撑。关注“有效教育”必须以理论为支撑。高校的理论研究直接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能及时转化成现实的教育生产力。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结合的好,更注重教育行动的研究。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在上海已经全面铺开。教研员基本上人人都是专家。吴校长是华东师大理解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高校的专家、教授经常到学校讲学,指导学校教育科研,进行专家引领,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很多教育专家无不强调教育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注重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静安区教育学院张人利院长就提出“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进行课程设置”,“学生的教育也有最近发展区”,也是他用“相异构”想理论把段力佩老校长的“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为“茶馆式”校本研修。

2、竞争与激励机制的形成,是上海教育发展有力的机制保障。在学校管理体制上,上海实行重心下移,按照事权统一的原则,给予区县更大的教育统筹权,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建立了教师来源多元化的渠道,探索了“校长职级制”,真正建立了“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结构工资制,从而加快了人才质量的提高。校长工资由县教育局考核发放,教师工资由学校考核发放,与职称、课时、工作岗位挂钩,校长、教师面临的竞争压力都很大,所以在工作上的拼劲非常足,这种机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校长和名师。正是他们抓住“机制”这个关键,解决了师资评聘的难点问题,从而形成“处处有竞争,人人有危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3、教师的敬业精神是上海学校发展的有效内驱力。上海教师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教师的上班作息时间从上午7:00—下午4:30,几乎全天候在学校,没有午休时间。学校提供免费早、午餐,晚上学生没有晚自习,教师回家休息。走进办公室只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中午教师都在自己的年级办公室备课、会议、辅导、批改作业、交流讨论,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不管有没有课教师都不准回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责任心非常强。校长开玩笑说,看到老师们都抢着要自习课,我就知道这所学校是大有发展前途。

4、坚持不懈地抓队伍建设,是上海教育发展的智力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为学校教育软实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上海教育发展的人才库、智力库。近年来,各区都启动“四名工程”建设,造就了一大批名师、名校长(书记)、名校、名学科,建立了名师工作室,由专家领衔,实施精致化和个别化的带教。“四名工程”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海造就了段力佩、刘京海、张人利、顾正卿这样的一大批教育家和名校长。

立足株洲和我校,审视上海,我也看到上海教育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一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完善的教育设施和优质的师资队伍;二是教育的开放性,多元化的学校,多元化的教育特色形成了竞争、互补意识。也感受了上海课改的最大亮点:一是建立了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机制。该机制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例如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能够较好的考虑教师的适应性和教学水平。三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和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教学研究。

上海有很多名校长、名师,通过观察、接触、学习和交流,我被他们忘我的工作态度、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感染。如全国劳模黄静华老师在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心中只装着学生,虽每天忙碌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使我认识到无论是学校校长还是普老师,只要摆正位置,心有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校长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师生,教师立足于课堂和班级,服务于学生,把自己的工作不只是作为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事业来追求,校园和三尺讲台都可以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上海交大二附之行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思想得到升华,理念得到感悟,课改受到启发,而且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视野开阔了,视角变大了,更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去看待和探究事物的本质。